人民網哈爾濱6月16日電 近日,伴隨著一聲清脆的嬰啼,一個生命誕生在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看到孩子的一剎那,43歲的產婦王女士不禁流下激動的淚水,回顧這幾年的求子之路,她走得實在是太艱辛了。 王女士結婚近10年,一直想要孩子,沒想到這個簡單的願望卻一再落空。王女士曾懷孕三次,兩次早孕期胚胎停育,第三次好不容易懷孕至孕中期,卻意外出現了胎兒流產,讓她痛心不已。 一年多以前,王女士和丈夫慕名來到哈醫大二院婦科四病房尋求幫助。黑龍江省婦幼保健協會婦科腔鏡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哈醫大二院婦產科四病房主任孔憲超教授為王女士進行了詳細檢查后發現,患者宮頸內口鬆弛,屬於宮頸機能不全,建議王女士進行宮頸內口環扎。 孔憲超介紹,子宮頸是子宮的開口,它在完成生殖和生育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胎兒娩出的必經之路。女性懷孕后,隨著胎兒的生長,子宮體不斷增大,但子宮頸始終保持關閉狀態,以保証胎兒子宮內安全生長至妊娠足月。足月妊娠分娩期的宮頸會逐漸變軟、擴張,宮口逐漸開大,為胎兒順利娩出打開第一道大門。但一些女性由於先天或后天性宮頸內口形態、結構和功能異常,即宮頸功能不全,在非妊娠狀態下就會出現宮頸病理性的鬆弛和擴張,不能維持妊娠至足月,這種情況在孕婦中發生率為0.1%-2.0%, 也是導致胎兒早產或者中、晚期反復流產的重要原因。 對於宮頸機能不全的患者,傳統的治療方法是在患者的孕中期經陰道行宮頸內口環扎術, 等到快生產時再將線拆除,但這種術式可能引起出血、感染、胎膜早破、早產等並發症。並且,經陰道宮頸環扎術的環扎部位在宮頸陰道部,位置相對較低,為預防術后宮頸擴張,延長妊娠時間,要求患者盡量臥床休息,給患者的生活造成不便。 孔憲超教授(右3)及團隊為患者進行手術。哈醫大二院供圖 經反復探究病情,孔憲超教授建議王女士在懷孕前進行創傷較小的腹腔鏡宮頸內口環扎術。孔憲超表示,腹腔鏡宮頸內口環扎術無論在孕期還是非孕期環扎,較陰道宮頸環扎均可為患者帶來更好的妊娠結局,特別適合由於解剖因素無法行陰道環扎的患者,如宮頸錐形切除術后、宮頸過短、反復多次流產、甚至因不孕症而需要輔助生殖技術治療的患者。經腹腔鏡進行宮頸內口環扎可以准確定位並環扎在子宮頸內口水平,位置高而牢固,陰道內沒有傷口,極大降低了感染風險,患者術后不需嚴格臥床休息,生活可以自理。同時,在胎兒足月時,患者在進行剖宮產時無需拆除環扎帶,可再次妊娠。 經過充分的術前准備及評估,孔憲超教授為王女士做了孕前的腹腔鏡下宮頸內口環扎術,王女士術后半年自然受孕。近日,王女士在懷孕39周時,到哈醫大二院產科進行了剖宮產術,順利產下一名健康女嬰。術后,王女士及家人抱著孩子來向孔憲超教授報喜。王女士說:“盡管要寶寶時經歷了太多的艱辛,但看到她時我覺得所有受過的苦都是值得的,真的太感謝孔主任了!”(焦洋、李華虹、楊嘉安) 相關鏈接 哈醫大二院婦產科四病房創建於2008年,始終致力於通過婦科微創治療最大限度保護女性生育力,在病房主任孔憲超教授的帶領下,近年來開展和創新了婦科多種手術新術式,2013年開展了首例經胃純Notes宮外孕和卵巢囊腫手術,並於2019年率先在醫院開展了機器人婦科腹腔鏡手術,均獲得了極佳的治療效果。目前,科室正努力發展成為全國有影響、省內技術一流的婦科內鏡科室。
qyangluo